转自新娘增好的《婚礼随笔》
【写在前面】
我一直觉得婚礼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虽然有来宾,却是只属于两个人的节日。所以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从未想过要记录甚至去分享这个时刻。但当这一天到来时,我发现好像每一秒都闪着光,宝贵到让我忍不住用我最喜欢的文字形式去捕捉这些光芒。这才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
【谢谢你的坚持】
我第一次知道自己会有一场婚礼的时候,不是一次又一次开玩笑地叫唤着我要去迪士尼乐园结婚时,而是在一个有些冷的冬日从一个北海旁的胡同小院走到平安大街的路上,我跟张先生说我想结婚的时候跟家里人坐在一桌吃顿饭就像领完证两个人去吃碗面条那么简单,张先生却坚决表示一定要有仪式才能把媳妇娶回家的那一刻。于是我带着婚礼是一件比洗脸刷牙优先级稍高一点的事项的心态开始去网上看其他姑娘的婚礼纪实,然而当我开始真正接触到一场又一场令人惊叹和感动的婚礼记录时,我才意识到原来婚礼是一件这么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情啊,于是时隔二十年我又重新找回了一年级时一个单元测验不考一百分就要哭鼻子的认真劲,开始去思考我的婚礼可以是什么模样。
【我想要的是不俗不艳】
可能是因为在刚开始看电视剧的时候电视里演的是还珠格格,刚可以自己读文字书时读的是红楼梦,刚有VCD可以在家里看光碟时看的是射雕英雄传,不知不觉中我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
拥有一场不俗不艳的新中式婚礼,是我和张先生在最初就达成一致的想法。
当然,如果这场婚礼可以拥有富有中式意蕴的留白之美、有据可循的环节和布置及真实平和的整体感受那更是再好不过的了。
【四合院才是北京的风韵啊】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选场地时毫不犹豫的想选四合院。然而对于一个住在四环边的平民百姓,找个对外开放又没有九十年代国营饭馆感的四合院是真难啊,一开始看中的场地被关了门,于是从簋街的八爷府看到东四的如园,再看到朝阳路的郡王府朝阳门的桂公府798的那家小馆,后来因为实在没有找到场地大小地理位置整体风格都合适的四合院甚至开始思考要不要去全北京最热门的场地果园办一场绝不会出错的纯西式婚礼。就在想要放弃之时,家里一起合计了很久决定既然执着于中式的古韵那不如就去我们两人正式相识的地方,于是在最初因为仪式场地太小而没有被我纳入考虑范围的那家盛宴变成了最终见证这一天的地方。四合院情结就留给了距离那家盛宴最近的四合院颐和安缦——用作迎亲的地点——毕竟颐和园是平时周末时不时就去遛个弯的“后花园”。
【那些为我在七夕之夜贴上囍字的姑娘】
夏日的阅春园寄放着夕阳金色的尾巴。这是在婚礼前一天我踏进安缦的院子时看到的第一眼景象。
作为一个总是在人生大事件眼前无比淡定的人,为了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在婚礼的前一天下午确认好婚纱合身后,我睡了一个午觉。
而这一觉就导致婚房的布置只能在晚间完成。正房和厢房门上和窗上的囍字全部都交给了心灵手巧的伴娘们和专门来接受秘密任务的好友。她们有的人刚从香港飞到北京,有的人刚从办公室下班赶过来,有的人因为我忘了是七夕而没能及时回到老公身旁。在月色映衬下的四合院里,她们认认真真地把每一个囍字端正地贴在每一扇窗上和门上。拥有这么多心灵手巧的朋友真是我这个笨手笨脚的人的福气啊。
【好雨知时节】
可能我是为数不多的默默期盼婚礼当天下雨的新娘了,因为这样才能点题。
结果晴空万里了一周的北京在婚礼当天凌晨真的下起了雨,还是暴雨。
在这场暴雨里,化妆师梅子带着团队凌晨四点半到达安缦,找了许久才找到我们的院子。摄影师威廉老师和能力老师、摄像师剑锋老师带着团队五点准时出现在婚房,伴郎们和前一天晚上才临时通知来救场的朋友五点半到达,爸爸妈妈们还有策划师丫溪和杨雪姑娘六点多来了,来帮忙迎亲的小伙伴七点前全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院子里。
如果是个平常的早晨,可能这一切都不会觉得有多意外,而在这个下着大雨的清晨,当每一个团队和答应来帮忙的好友因为我们而信守承诺准时出现在身边时,本来还半梦半醒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一天并不是那个约好了十二点吃午饭大家一点才聚齐的普通日子。
【谜面和谜底都是故事】
我还记得我把迎亲的题目发给策划师丫溪的时候,丫溪说,你这是我见过的最难的题目了。
可我明明为了控制堵门时间放了很多水啊。
为了应“过五关”之意,我在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思考出了五道迎亲的题目。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脑力游戏,所以所有迎亲题目都以动脑为主。
第一关,耳濡目染。
第一关快问快答八道题,考察张先生对我的了解程度。本来想着最后一道题是个陷阱,结果张先生凭借着自己的高觉悟一次通关。
请在以下选项中做出恰当的选择:
规则:全部答对即可过关,答错任意一题则从第一题重新开始回答。
- 烧饼还是面条?
- 赵灵儿还是林月如?
- 太空山还是小飞象?
- 黑胡桃还是白橡木?
- 帆立贝还是三文鱼?
- 红楼梦还是家春秋?
- 蒜香面包还是甜甜圈?
- 你负责做饭还是洗碗?
第二关,诗词歌赋。
为了避免迎亲全程只有张先生一个人可以回答出来我出的题而伴郎无所事事,我也特意为才貌兼备饱读诗书学富五经的伴郎们准备了题目。比如说,这道,我最擅长的古诗题。
请对出以下六句含有“好”字的诗句:
规则:全部答对即可过关,不可上网查找答案
- 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
- 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 ___________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
- _________________,正是橙黄橘绿时。
- __________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
- _________________;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婚礼前担心伴郎会像张先生一样连高考必背古诗词都不背而被拥有北大中文系伴娘的伴娘团鄙视,我还故意将古诗题的存在透露给了张先生。婚礼后的某一天我无意中发现,张先生竟然特意准备了五十道古诗词填空给伴郎复习,而且命中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七。
怪不得这六道由下句填上句虽然不是对答如流,但回答出来的速度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
第三关,九章算术。为了公平起见,上一道题是我擅长的,这一道就是张先生和他的好哥们擅长的数独了。
这道心形数独的原题并不简单,就算数独做得再快,在紧张感中多次推敲,也要至少半小时的时间。于是我本着时间为重的原则将题目进行了简化,将空心变成实心,由地狱模式改为了我一个数独小白十几分钟也可以搞定的简单模式。
第四关,游山玩水。这道题落在了我俩坚信的“吃到老玩到老”的人生哲学上。将我们去过的地点和吃过的好吃的进行连线,又是一个又一个“今天玩得好开心要是我们再一起去大吃一顿就更开心”的回忆了。
第五关,心有灵犀。最后一关当然是找鞋了,一只鞋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你,呐,就在保险箱里。密码是什么,先解题吧。
我们一起看过的哆唻A梦电影,一起打过的仙剑一,一起看过的隋文静韩聪的比赛,一起搭过的乐高迪士尼城堡,这些都是谜面。其实答案很简单,简单到不用看这些东西也能猜到。但我最喜欢玩这种谜面和谜底都是故事的游戏。
为了让迎亲环节不只有做这些动脑游戏这么无聊,在迎亲前特意让爸爸妈妈为我盖上了红盖头,而只有对出所有古诗,才有资格挑盖头,也就是真正的first look。
看到威廉老师给我们拍的照片,原来努力尝试保持抿嘴微笑的我还是在掀起盖头的一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敬茶】
因为是婚礼当天改口,所以特意在早上安排了敬茶这个的环节。两家人成为一家人的日子,总应该有仪式感。
【盒子里的秘密】
如果说掀起盖头那一刻是first look,我更愿意把身穿婚纱与张先生相见的时刻定义为quiet time。
婚礼当天两个人独处的时间真的太少,而宁静时刻给了我们自己的时间。
多亏剑锋老师的出谋划策,这个环节才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新娘默默朝新新郎走过去拍一拍新郎的肩膀新郎转头看到新娘后或大笑或大哭的情景,而是我站在四合院的抄手回廊里,等着张先生拾起每一份回忆,有寄给我的第一张明信片、送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为我找到的绝版林月如一卡通,也有求婚完才给我看的乐高绝版戒指盒,还有我给他的奖励……(在此谢谢小伙伴们认真帮我执行这个惊喜。)
我还记得在五棵松的九号咖啡馆剑锋老师问我你觉得你先生是个感性的人吗?我非常肯定的说,不是。果然,在这个理应泪流满面的时刻,我俩依然用平常相见的表情讨论着不能告诉你们的盒子里的秘密。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婚礼现场的布置,比我想象中还要美好。
不仅是因为它拥有符合我审美的中式诗意表达,还呈现了我们一同经历的故事和期待开始的人生。
整场婚礼的布置围绕 “时节”二字展开的。主要灵感来源于三个时刻:“好宇知时节”是在最初筹备婚礼时连策划师和场地都没有选好时就提出来的想法,作为一名伪诗词爱好者,想出一句带我俩名字的诗句并不困难,只是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诗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想过更深入的阐述方式;仪式背景区的四季之景来源于某天上班早高峰在地铁一号线挤得无法动弹时的灵光一闪,但那时候却苦于用什么主题来描绘这幅画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被我珍藏了很多年的小诗,直到有一天和张先生在一个小小的居酒屋里讨论着婚礼主题到底是用俗不可耐的“旅途”还是更俗不可耐的“四季”的时候,我想起了这首诗。终于所有的想法在烤鳗鱼面前碰撞在了一起,我们开始围绕“时节”的主题把我们的婚礼设计开来。
我曾很担心在这个构思里的仪式区的画面过于复杂,对于策划团队来说会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我所见过的婚礼布景更多的是现有元素的堆叠,但丫溪听过我们的想法后肯定的告诉我们她们可以帮助我们呈现这些只属于我们的画面,于是才有了当天所见到的春天的小樽、夏天的什刹海、秋天的上海迪士尼、冬天的台北。夏日的什刹海是第一次约会的地方,秋色的迪士尼乐园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冬季的台北见证了我们的第一旅行,春天的小樽是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在这些承载了满满回忆的场景里完成我们的仪式,它们虽属于过去但它们也看见了未来。
在仪式区外,这四幅画面也呈现在了甜品区的主蛋糕和景片上,在景片旁配上了我爱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四句小诗。时序更替,景致变换,但若每时每刻都自在随心,便一直都是好时节。
同时,为应“时节”的主题,在桌卡的设计上,我们将宾客划分为了春夏秋冬四个区域,每一桌都配有一首描写该季节的小诗,从每句诗里提炼出两字意象作为桌名,如春的“戏蝶”(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夏的“黄梅”(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秋的“枫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的“暗香”(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而主桌则选用了“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取 “乐无穷 ”为桌名——既是大喜之事,乐必无穷也。
如果说场布景片上的画面和文字是经过漫长的思考和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之后呈现出来的结果,那么花艺设计对我来讲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对花艺的要求就是花不能盲目堆砌,要富有中式意境,所以当丫溪给我发来桌花打样的照片时,我非常肯定的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花艺了。桌花用中式剑山的方式,配以墨色花器,结合四季之景,选择了春之玉兰,夏之小荷,秋之枫叶,冬之梅花,主桌则综合了四时之花。仪式区更是用了藤和枝干的元素来展现中式的意蕴。
除了四时元素的运用,在其它场景设计上,我们也结合了自己的故事。比如在仪式区的入口,我们选择了《诗经》中“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四句既暗含了“好”“宇”二字同时本意即描写夫妻美好生活的诗句。再比如签到处除了传统的中式卷轴,我们也使用了明信片——我们的信物之一——作为来宾留下祝福的方式。在食物上,我们专门为宾客准备了让我记住了张先生的酸奶,讲述我们第一次正式见面的场景。
在我心中,美好的场布不在于有多少朵盛开的鲜花,而在于,它们都是我们的故事。
【哎呀,想好的话都忘了】
仪式流程可能是我们俩最纠结却又最有默契的设计了。虽然在婚礼的整体流程上,我们是所有的经典环节都不想遗漏,而到了仪式,我们俩的想法却变成了尽量减少形式化的部分,最简单化保留能呈现真情实感的环节就好。因为我一直觉得,婚礼仪式最美妙的部分就是誓言、感恩与祝福。而其他环节,更多的是因仪式感三个字所产生的存在。
于是,为了抉择究竟保留哪个仪式感的环节作为我们成婚的证明,我只好再次发挥了我对学习的热情。结合中式基调,在主持寒枫老师提出了多个拥有长久历史渊源的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环节后,热爱追根溯源的我直接去翻读了《中国风俗大辞典》里《婚嫁》一节,把每一个现在中式婚礼里常用环节的起源和发展都研究了一遍,最终选择在仪式上使用《礼记·昏义》里所描述的“合卺而酳”的合卺酒作为我们婚礼最为仪式感的表达,在这之后以一纸文言婚书作为成婚证明。仪式上的其余环节,则都围绕着情感表述进行设计与串联。
{与子成说}
临近婚礼的时候,每天往返工作地点的路程需要三四个小时,这正好给了我足够的思考时间,我的誓言就成文于早上七点朝阳的光芒下和晚上八点落日的余晖里。作为一直以来相信朴实语言最具份量的人,誓言整体保持了一贯的平实风格,只在手机的备忘录里进行了简单的记录,没有写誓言卡,做好了忘了的话就自由发挥好了的准备,毕竟我认为这么真诚的时刻拿着张卡片照着读多少都会过滤掉些许感情的表达。
我不知道张先生是和我一样的想法,还是因为从来就觉得提笔写东西太费心神,他也没有写誓言卡,但万万没想到,他这种在一堆人面前能说会道毫不怯场的人,到了说誓言的时候却因为过分沉浸在当天终于娶到媳妇的喜悦心情里而把之前想的要点都忘了,大概全程只能靠“媳妇”两个字撑住场面了。
那一瞬间让我恍惚回忆起他在TRB Hutong求婚的时候,选了我钟爱风格的餐厅,挑了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准备好了戒指、鲜花、西服、甚至是绝版的乐高戒指盒,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只剩下还放在原来盒子里的戒指,并且只说出了一句话。那并不是场大众意义上多浪漫的求婚,可写下这段话的我依然被那样的简单与真实击中了。
言归正传,在我还没有认识张先生之前,我曾想过在婚礼上当着这么多人说话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虽然曾经不免因为场合的需要当着几十人甚至百千人讲话。可当说誓言的时刻真正来临时,好像一切和想象中所惧怕的场景完全不同,因为其实面前只有一个人啊,一个每天如果连面都见不上也要打个电话说一堆话的人。所以没有写誓言卡反而少了束缚,之前想的说了,没有想的也说了。那个时刻真的很完美。
有位好友在婚礼前跟我说,你的婚礼肯定是我们哭的稀里哗啦,你一脸的淡定的站在那里。果然,在这个感天动地的时刻,我和张先生看着彼此一脸淡定的傻呵呵地笑着。我事后问他,别人说誓言的时候都哭了,你怎么没哭啊, 他说多开心的事有啥可哭的啊,真巧,我也是这种感觉。
{你们是大树,保护我长大}
仪式环节的另一主角,是爸爸妈妈。所以对父母的感谢也是我最看重的环节之一。
在准备参加婚礼的衣服的时候,爸爸特意去定做了西服,妈妈特意去定做了旗袍。光为了条领带,就前前后后挑了十几条。但其实,这只是婚礼准备过程中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二十多年的岁月来说,那更是微小之事。
在讨论仪式出场的时候,爸爸坚决要跟我一起出场,而不是像传统中式婚礼上新郎新娘一起出场。我想嫁女儿真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吧。于是在这场仪式里,我和张先生分别为父母准备了一份礼物——以家庭合影为原型做成的黏土人偶全家福。我们虽组成了新家,却依然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我选了我从香港回来时和爸妈在机场的合影,虽然曾经离开家里在外漂泊了五年,但是家却始终是最舒适最温暖的港湾啊。
除了我们俩与父母,长辈和朋友也精心准备了发言,由于北京讲究十二点开餐,到了好友发言的环节时,每人只剩下一分钟的时间。我很骄傲那个跟我说担心上台发言只会哭到停不下来的姑娘和张先生的最帅伴郎是如此的聪明伶俐,把之前准备好的长长的讲稿压缩成了短短的一分钟,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祝福。
整个仪式,从寒枫老师拿着我和张先生儿时的合影讲故事到我最后把捧花抛出去,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却是当天最重要的一个小时。
【I found a love for me】
虽然是以中式为主调的婚礼,但在准备婚礼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很多西方婚礼的习俗,比如,在西式婚礼中,新人会以丈夫和妻子的身份,第一次在众人的见证下跳舞。
如果一定要在仪式环节外选一个我最想拥有的婚礼环节,那一定就是First dance了!
所以自从知道了这个环节以后,我便开始一遍遍旁敲侧击张先生是否可以和我一起完成我们的第一支舞。虽然丫溪一开始也觉得我们是中式场地而且是午宴,不好找到合适的时机展现这支舞蹈。但他俩最终都没有经受住我一轮又一轮的软磨硬泡——第一支舞终于在距离婚礼只有一个半月的时候确定成为了婚礼的环节之一。我还记得那天自己是有多开心,当然那时候自然是不知道跳一支华尔兹有多难。
在音乐选择上,作为一个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的人,我是从歌词着手来挑音乐的,可能在这几年的音乐市场上,没有什么比Ed Sheeran的Perfect更贴合第一支舞的场景了。
为了跳好这支舞,我们专门找了一位舞蹈老师进行指导。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我发现我半吊子水平的芭蕾和民族舞功底在华尔兹面前能借鉴的并不多,光耗架型就耗的我脖子酸痛了几天,更别说迅速掌握华尔兹基本的韵律和舞步。对于基本上没有任何舞蹈表演经验的张先生来说,光找拍子就一直找到了婚礼的当周。
但因为很多来宾对请柬的第一印象就是“新人舞蹈”四个字,大话都放出去了,只有勤加练习才能使这个环节不负期待了。可偏偏又赶上工作加班的高峰期,每天即使能早一点下班回家吃完饭都已经要九点甚至十点,所以这支舞基本就是在每周三四次晚间半小时的自习和每周末老师指导下的两三个小时的练习中磨合出来的。
这支舞蹈的完美展现,应该感谢张先生认真努力的练习(我想他可能是最认真学舞的新郎了),以及老师给我们的鼓励和信心,要不我真的不相信我们可以这么流畅地完成这支舞蹈,尤其是中间那个抱转,如果不是我们最后亲自做出来,我从未想过这个动作是我们可以完成的。
可能是现场的宾客太配合,愿意不顾热腾腾的饭菜来看我们跳舞,这个在最后时刻才确定的环节,变成了在婚礼后我们俩最喜欢回忆的时刻之一。
【有你们】
因为First dance和最后一套发型是手推波的原因,敬酒环节开始的时间往后延迟了很多,所以当我看到娘家的朋友们都坐在桌子前等着我们去敬酒的时候,眼泪差点要流下来,因为那个时候应该已经快下午两点了。
我不是一个很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但我知道朋友就一直在我的身旁,陪伴着我。这些陪伴是不断发来的祝福和我能感受到的真诚的开心、是特意来到现场的见证、是专程从香港广州不顾紧张的考试复习时间飞来北京、是凌晨的朋友圈和微信、是早上七点前就冒着大雨赶到安缦帮我堵门、是贴心的帮我保管好结婚当天的各种物品、是帮我布置好的惊喜、是全程举着手机和守在手机前的直播、是亲手制作的裙子和蛋糕、是精心挑选的香水、是从香港背来的裙子、是背着我准备的七夕特制版礼物、是长长的信和解谜游戏书、是从美国漂洋过海来的定制项链、是我一眼就知道是谁送的贺卡、是迪士尼乐园的正常版和头纱版的美妮发卡、是亲手绘制的我和张先生的婚纱照、是明信片上的祝福、是当天很晚了困到不行了还陪我们玩的狼人、是一次次不舍得说你怎么就结婚、是一句句的新婚快乐……
写到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有对爱你们,只想出了五个字:有你们,真好。
【信任可能是最奇妙的感情吧】
婚礼后我才想到,婚礼的vendor对于我而言其实都是曾经不相识的人,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有可能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天搞砸。
因为信任吧。
{丫溪与她的华尔兹}
自从认定了要有一场古香古色又不拘泥于传统庙会红的新中式风格婚礼后,在北京市场上的优质策划团队里,只有一家团队的过往出品大多符合我的审美,那就是华尔兹。虽然也和其他至少设计上很美很高级的工作室聊了聊,但在ins风盛行的今天,能真正理解中式之美并能将其准确传达出来的人却很少。而华尔兹却是只看作品,便会不由自主的对她们的新中式审美和设计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在确认统筹能力也无需担忧后,选华尔兹作为策划对我们来说是不需要太多犹豫的事情。
策划师丫溪是个做事干净利落还很能了解客户想法的姑娘,在我们交流的中后期,很多时候有的话我还没说出口,丫溪就已经说了出来,这应该也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策划师的幸运吧。比如说花艺部分我们其实并未有太多细节上的沟通,而婚礼当天的手捧、团扇、主仪式区的藤蔓设计都正合我心,甚至比我想要的还要更美好(在这里也超级感谢默默付出的花艺团队)。同时,我也很感谢丫溪对我过分细节控的包容。大概是由于做乙方太久而产生的职业病,到后期做设计的时候,大到背景图的选择小到桌卡上的标点以及每个字是否都转为了繁体,这些宾客可能并不会注意的细节我都一个又一个地和丫溪过,加上平时白天上班加班,与丫溪的日常沟通时间基本是晚上十点以后,有时一个微信电话打完就已经到第二天。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婚礼的前一天和当天,华尔兹整个团队的高效与贴心让我佩服。前一天晚上八点半丫溪带着团队的姑娘们和搭建师傅在香山进场搭建、和餐厅核对各项事宜,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又准时出现在颐和安缦安排各种晨间的事务,一上午前前后后的忙碌,生怕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杨雪姑娘那天作为新娘陪伴一直围在我的身旁,帮我换衣服、整理头纱、准备食物和水、怕餐厅电力不够影响现场灯光跑到后厨不让厨房用电;团队的其他姑娘前一晚一边啃着麦当劳一边帮我们进行场布搭建,婚礼当天跑前跑后的控场。由于当天是大日子,晚上还有婚礼,所有环节刚结束,连喜糖我都没有来得及送上,她们就辗转到了晚上的场地。
或许这些事情对于一个策划团队来说是职责所在,但我觉得如果一个团队能对一场婚礼如此上心,我愿意把她们推荐给所有人,而她们给我的印象也从拥有超级chic的新中式审美变为了人美心细认真拼命的策划审美统筹能力全在线的团队。
{深沉如湖水}
在准备婚礼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四大团队里最难定的是主持人。在问过了多个策划和朋友并亲自经历了漫长的寻找后,我们相信,主持人绝对是最难选的团队,因为他就像交响乐中的大提琴,虽不像小提琴的旋律那样抓人,却是稳住整个乐曲的重要存在。
能订到寒枫老师的档期连丫溪都觉得意外,毕竟能在这种大日子订上形象好气质佳经验丰富工作认真的主持是非常需要运气的。
而我们俩可能是让寒枫老师十分头疼的一对新人,先是写问卷的时候我基本上每个问题一两句话就回答完了,因为我多数时候是一个能一句话说完绝不想用十句话说的人,张先生又是一个打开问卷头就炸裂了在寒枫老师的多次“逼迫”下婚礼前一周内才写完的新郎;对流程的时候我俩又要求精简各种仪式环节,寒枫老师出于专业角度给出了很多建议,我俩出于自己的喜好坚持自己的立场,大半夜里双方讨论的极其热烈。
在我俩的各种不配合中,婚礼当天寒枫老师凭借着他如深沉湖水般的主持(来自好友评价)成为了很多宾客深刻的记忆点,甚至有好友为了寒枫老师升级了自己的婚礼预算定下了他明年的档期。后来看婚礼的视频时发现,仪式之所以能如此美好至少有一半是寒枫老师功劳。
我俩虽然填写问卷的过程看似非常不走心,但我非常非常感谢寒枫老师“逼迫”张先生最终完成了那份问卷,连寒枫老师都不会知道,当他在仪式上说出张先生在问卷里写下的喜欢我的原因的那一刻,是仪式上最触动我的瞬间,那一刻,我坚定地相信我会与这个站在我身边理解我的小小世界的人共度余生。
{我觉得还是这样更像你自己}
对我们外行来说,梅子是一个隐藏的化妆师,毕竟更多新娘了解到她的第一身份是婚纱设计师。然而我也忘记了我从什么渠道得知了梅子的隐藏身份,于是早上八点在地铁里愉快的和梅子聊跟妆的细节,晚上八点就把合同签好了。只看了几张作品,没有试妆,直接转了定金。
等到找梅子试妆的时已经是七月初的事情了,从长安街一路堵到了蓝弥的别墅,开始试妆的时候是晚上五点,试完妆出了别墅的时候下着雨,那个时候是晚上九点。在这四个小时里,我俩对着我的小圆脸各种纠结,在确定要保持尽可能真实感的基础上,纠结眉毛的画法、腮红打多少、发型是中分还是偏分、风格复古一点好还是清纯一点好、簪子是戴复杂一些的好还是简单一些的好、头饰是往里戴点还是往外戴……在这过程中我最满意的是,我想要的简约中式造型梅子能马上理解帮我做好,我提出想要复古些的西式造型时梅子委婉的提了专业的意见,帮我设计了更适合我风格的造型,而到了旗袍造型时又帮我设计了颇具复古感的手推波。理解需求加专业审美,让我完全不后悔当时毫不犹豫转定金的这种与我的日常理智感相背离的行为。
而梅子带给我的另一个惊喜是first dance的裙子。寻找这条裙子的时候距离婚礼只有一个月,我当时非常担心很难找到一条适合跳舞适合转圈圈的粉色裙子(我想象中这条裙子就是粉色的),而梅子那里恰好正在制作一条适合跳舞的粉色纱裙。于是,在婚礼的前半个月,我才有机会试到了半成品,而这条裙子也在我婚礼的催促下确定了完工时间——我取走裙子的前一天。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中,我穿着梅子制作的裙子完成了我的第一支舞,在威廉老师的照片里,这条裙子闪着光。
{我再换个镜头帮你们拍一下}
如果主持人是最难寻找的,摄影则是我们最纠结的。因为在跟策划聊过以后,我们才知道,微博上有限的九张照片的位置,即使拼了长图也不能确定一位婚礼摄影师是否专业,比如守时与好合作是这九张图不能展现的。所以在摄影老师的选择上,我们除了自己看作品以外,也很大程度上听取了策划团队的推荐,从摄影的风格、情感表达、后期效果上再三对比,最终选择了以纪实摄影为主的威廉老师。
不过,与威廉老师的第一次合作不是婚礼,而是拍pre-wedding的照片。由于我坚持要在婚礼当天第一次正式穿上婚纱,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婚纱照就变成了穿着日常的裙子进行pre-wedding的拍摄。那天从颐和园辗转到清华再奔国子监和五道营,从早上五点化妆师丫博到家来化妆一直到晚上快九点威廉老师开车把我们送回家,一共将近十六个小时,威廉老师在这期间一直保持着“你们要不再站在那拍一下,我换个镜头” “吃饭的时候要不要拍几张啊,我还是带着相机吧”的斗志昂扬的精神帮我们进行全天的拍摄。
找一个对摄影充满热情的摄影师拍婚礼自然是放心的,何况威廉老师还问我可不可以接受纯纪实拍摄,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找的摄影师了。虽然为了臭美,我当时的回答是无法完全接受全纪实,但我必须承认这种对捕捉最真实状态的追求的确是我最偏爱的,看威廉老师的作品,能感受到情绪从照片里溢出来。
婚礼本身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应过分做作。
{感受记录的真实}
现在太多的婚礼团队会用各种华丽的手法去打造一场“绚烂浪漫”的婚礼,比如一镜到底的摄像,色彩鲜明的后期,强行各种回眸各种穿西服凹各种造型,这使得婚礼更像是一场表演而脱离了生活的平实。所以,在挑选摄像团队的时候,我们的首要要求就是请接地气、请以纪实为主、请呈现最真实的我们。
我在最初认为摄像团队是最难挑选的,因为看了很多婚礼影片都觉得大同小异,各种我不喜欢的浮夸做作的人物大特写,没什么太有记忆点的地方,直到看到了上团的作品,竟然把我这个理性观众给看哭了,然后开始不停地看他们的作品又欣喜若狂的把这个重大发现拿给张先生看,他还不以为然,结果刚看到第二个作品时,他也和我一样快速的拍板了。那个时候,我们连策划师都没有定,只定了上团。
不知是怎样的阴差阳错,可能是上团冥冥之中感受到了我们俩的诚意,婚礼幸运地被创始人剑锋老师掌镜。在九号咖啡厅里与剑锋老师会面时,剑锋老师说“我们的片子是平和写实风格的”,虽然早在看作品的时候就抓住了他们的风格但一旁的我还是忍不住赶紧附和“这就是我想要的”。不过,这次见面团队介绍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剑锋老师给我们的婚礼出了很多有趣的点子。
只是可惜,这么美好的团队以后转战电影圈了。
【匠心】
我不知道有多少姑娘从小的梦想是穿着Vera Wang的婚纱和Jimmy Choo的水晶鞋完成人生最重要的仪式,但我很清楚我没有这个梦想。
我只想去安静的店里找到用心设计和制作的婚纱和婚鞋。
全北京中式的店只去了两家,华芬凭借着宾至如归的态度完胜。虽然华芬的店距离家里有往返三小时的路程,但依然拜访了六七次,选好了爸妈一眼看中的凤尾花龙凤褂并定制了我和张先生第一眼看中的旗袍、紫色缎面高跟鞋以及张先生的中式礼服。
选婚纱只去了Lamousse一家,试过Yolan Cris这条既不是公主蓬蓬裙又不是显身材鱼尾的素雅静谧风的婚纱后其他款式都黯然失色。一条简单的裙子正符合我对婚礼的想法。
蓝弥家的小纱裙半成品穿在身上转了几圈后,直接定了下来。First dance结束后有朋友跟我说这件裙子只跳一支舞实在太可惜了,过了几周又有朋友说这条裙子要是我就买下来供起来。
而在婚鞋的选择上,快速决定了不落俗气的Bella Belle,直接让妹妹从美国背回来。
看到Lucia Tacci的珍珠装饰后,直感慨红色婚鞋终于可以摆脱水晶方扣了。
而我最最满意的是George Sylvia的Bonnie,想在这里打一千字的广告,因为它让一个一年都不会穿一双7.5厘米高跟鞋出街的人居然穿着一双7.5厘米的高跟鞋完成了一支华尔兹。颜值和舒适度都太让人动容。
给伴娘的伴手礼依然是配合了时节的主题,选择了春季樱花味的护手霜、绘有夏日荷花的谭木匠木梳、秋菊气味的故宫香囊和带有冬日气息的冰蓝色小碟。伴郎的伴手礼则迎合了伴郎们对游戏的热爱选择了Cherry机械键盘。
【闪闪发光】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过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但如一开头所说,我总觉得那一天的每一秒都像是闪着光。
是因为那天的祝福都太好,亲人朋友都太周到,团队的人员都太给力,使得那一天收获的感动远远超出了预期,让我这个本来对形式主义并无过多兴趣的人真正意识到了婚礼这件事情的妙不可言。
很多事情,只有亲自经历了才知道它的美好。
【一颗彩蛋】
在婚礼结束后一个月,我和张先生在长安街上堵着车,由我开头开启了这样一段对话:
“我觉得我的婚礼特别好。”
“我觉得我的婚礼比你的好。”
“为什么?”
“因为我的婚礼能看见你,而你的婚礼上你只能看见我。”
其实不是彩蛋,是一颗糖。